close
孩子,也不,父母,都是,大人
提問: 孩子不愿聽家長的建議 問題補充: 兒子快5歲了,告訴他該尿尿、該換衣服、寫作業、睡覺了....總是不高興,不愿意,有時不得不強迫。 医师解答: 是呀!為什么就這么不聽話呢?這也是我常常自問的一個問題,時至今日,仍不敢說能完全解答這個問題,只是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話”不合理
有時孩子不聽話是因為這個“話”本身就是無理要求,不符合孩子的天性;不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比如不讓孩子玩雪;不讓孩子跳跑;不讓孩子玩兒玩具等等,這幾乎是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也不會聽的“話”。
二、“話”不鄭重
除了“一”中所說的情況之外,在很多的時候我們的話都是對孩子有益的,是為他們好的,那為什么仍然會有孩子不聽呢?
那就是大人在說話時,沒能選擇一個安靜的場合;正規的方式;鄭重的態度把話說明白、講清楚,在孩子的頭腦中就不會留下深刻而又重要的印象,那么在他去做事時就不會太在意你曾說過的話或者壓根把話已經忘了,更有甚者,恐怕當時都沒進腦子里吧!
我鄰居就有一個小女孩,記得剛上三年級時,寫作業,她要么是沒寫完;要么錯得一塌糊涂,家長也很著急,而且一再表示,真的很認真的督促其認真寫作業了,最后無耐地加了一句:“不行我就天天坐她身邊陪她寫作業,啥也不干了,這孩子這么不聽話呀!”
孩子學習,就得大人什么也不干,就坐旁邊陪著,這也不是個理兒,孩子媽媽不可能不告訴她好好寫作業,更不可能告訴她不認真寫作業,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孩子媽媽開了一家超市,每天孩子放學后就去超市,她媽媽幾乎從來都是一邊與顧客說話,一邊時不時與坐在一角的她大聲說一句“認真寫作業!”
這樣的話,孩子怎么聽呢?
三、“話”不堅決
有些孩子,家長的話講得很清楚,他聽得很明白,但就是不聽,這種不聽話基本上都是恃寵而嬌造成的。
在大街上會看到孩子毫無節制地要這要那兒,家長不買,而且道理也講了,可他連哭、帶鬧,大人便去買了!
在餐廳里會看到,父母告訴孩子不能只吃肉,不吃蔬菜,孩子撅起小嘴:“我什么也不吃了”,大人便馬上哄“小祖宗,咱們就吃肉,快吃吧!”
如果要這樣例舉下去,好像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我們希望孩子聽話,可是在很多時候卻自己根本都不拿自己的話當回事,當孩子撤嬌、耍賴、哭鬧、打滾時,我們便心疼了,妥協了。失去了應有的立場,那孩子怎么會聽你的話呢?
想要擁有一個聽“話”的孩子其實一點都不難,先從我們做起吧,常常發“話”的大人們。
要想使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做父母的在細心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后,要采取相應的辦法。 除了說話要合理、鄭重和堅決外,還要結合以下幾種方法:
1、競賽法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勝心強的心理,與孩子開展“競賽”,比比看誰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來,孩子往往不愿意刷牙。這時,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來刷牙比賽,看誰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應賽。當然在開始“競賽”時,父母應有意讓孩子獲勝,以樹立起孩子繼續做的信心故事法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象”。因此,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為他們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導孩子學習故事中的人物,做懂道理的乖孩子。
2、游戲法可以將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完成。比如.孩子不肯識圖形、辨顏色、數數字,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開展玩積木、拍皮球、畫圖畫、跳繩等游戲,在游戲中教育孩子,引導他完成有關的學習任務。
3、選擇法當有些事情必須做但孩子不肯做時,可以采用選擇法。所謂選擇是要孩于選擇“先做”還是“后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而不是要孩子選擇“做”還是“不做”:比如,頭發長了,但孩子不肯理發,父母不必強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是你先理,還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發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4、轉移法孩子不聽話,有時可以采用轉移法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看見一件玩具,孩子鬧著要買,大人覺得不該買,怎么辦?這時,父母可采用“轉移法”,即不與孩子談這件玩具該不該買,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他要買玩具的想法。
知道了管教孩子的科學方法,并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孩子會“聽話”起來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c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