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城市,的人,居民,上海,北京
提問: 現在在哪個城市住人最舒服 問題補充: 現在好多大的城市都在飛快的發展.在住人方面卻讓人好難選擇.不知道在哪個城市才可以讓自己舒服,不用擔心以后的問題 医师解答: 誠毅投資股份(廈門)有限公司委托,《商務周刊》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最近聯合進行了一次名為“中國宜居城市榜”的探索性調查研究,初步分析結果顯示,上海名列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榜首,而“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好”是人們最看重的三項宜居指標。

該項調查的實地工作于2004年底展開,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西安、濟南、大連、廈門10個城市18-60歲的3212位城市居民進行了入戶訪問。目前,《商務周刊》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正在就此次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預計將在年中全球首次推出“誠毅中國宜居指數”,此后將每年調查更新,定期發布年度指數。

宜居城市排行:大城市拼魅力,小城市靠環境

在這項“中國宜居城市榜”中,城市居民認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中,上海名列榜首,大連位居第二,北京和廣州分別列第三、四名,此后依次是成都、青島、杭州、桂林、珠海和廈門。

調查發現,認為上海是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的被調查對象中,有30%的人回答原因是“經濟發達,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實力強”。與此相類似,選擇廣州是中國最適宜居住城市的被調查對象中,有20%都認為廣州的“機會較多,經濟水平高”;認為北京是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的被調查對象中,有24.5%是由于“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認為成都是中國最適宜居住城市的被調查對象中,有35.3%的人是因為成都“休閑、舒適”;認為大連、珠海、青島、廈門是中國最適宜居住城市的被調查對象中,則更有七成人是由于“城市環境好、干凈、空氣好”。可見,綠色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一個城市魅力的核心組成部分。

城市扎根意識:上海、廈門不相上下,廣州、北京、成都緊隨其后

每個城市的居民所選擇的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居民的扎根意識,即該城市是否是“久留之地”。調查顯示,上海對于上海人的吸引力最強,有78.8%的上海人認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廈門,有74.4%的人認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是廈門。除此之外,分別有52.5%的廣州居民、48.3%的成都居民、42.3%的北京居民認為目前居住的城市是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城市羨慕度:遠親不如近鄰,靠海有天然優勢

比較有趣的是,在調查中我們還看到,武漢、沈陽、西安、濟南幾個城市的居民所認同的適宜居住城市中,排在首位的并不是目前居住的城市,甚至有向別的城市分化的特點。

濟南有28.0%的居民認為最適宜居住的的城市是青島,17.4%的人選擇的是威海,12.5%的選擇的是大連,生動的印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特點。顯然,有海是濟南人的一個夢想。

相比較而言,西安人和武漢人就稍微多元一點,18.6%的西安人認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是西安, 12.6%的人選擇的是上海,12.3%的人選擇北京。一邊是商業都市,一邊是政治文化中心,西安人似乎都有興趣。在武漢,19.1%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是上海,13.1%選擇青島,僅有11.7%選擇自己所居住的武漢——武漢人既羨慕市民味較濃的城市,同時也喜歡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宜居城市:居民對交通和綠色生態環境最為關注

本次探索性調查結果顯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好是人們評價一個城市是否最適宜居住的三個首要因素。進一步研究發現,居民的文化層次越高,對于環境因素越為看重。

綠色生態環境:大連、廈門遙遙領先,武漢、濟南表現較差

本次調查中,采用了5分制的評價方法和簡化的指標體系,讓居民對所居住的城市在綠色生態環境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打分,結果顯示,10城市的綠色生態環境的平均值為3.36分,處于“一般”水平。具體而言,大連、廈門在綠色生態環境方面表現較好,當地居民的評價都超過了4分,而北京、沈陽、西安、武漢、濟南的整體表現均低于平均值,特別是武漢和濟南,得分都在3分以下,處于“不太好”的水平。

城市的兩根“軟肋”:環境清潔程度和空氣質量

本次探索性研究在綠色生態環境表現下設置了二級指標,調查顯示,“城市的環境清潔程度”和“空氣質量”是城市居民認為對于城市綠色生態環境總體表現影響較大但是目前居民評價較低的指標,如同城市發展的兩根軟肋,需要引起相關決策者的高度重視。

“城市環境藝術化程度”和“綠化程度”兩個指標被認為是對于綠色生態環境總體表現較為重要但是目前居民評價較高的指標,各個城市需要大力加以維護;而“城市噪音”、“固體垃圾處理水平”、“水處理程度”三項指標,目前居民對其評價普遍較低,但同時認為對整體綠色生態環境不是非常重要,似乎是各個城市在環境建設工作中需要考慮的次要改進方面。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10個城市中,大連、廈門、成都在各個指標上的表現均比較突出,而濟南、武漢、西安在各個指標上的表現則相對都較差。在三個大城市中,上海的“城市環境藝術化程度”是幾大城市中表現較好的,相比較而言,北京則在“綠化程度”和“城市噪音”方面排在較為末尾的位置。顯然,不論是濟南、武漢、西安這樣歷史悠久的城市,還是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綠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都迫在眉睫。

發展經濟與付出代價:平衡依然是硬道理

中國的城市目前正處于一個大發展的階段,這種發展集中體現在經濟發展之中,各級政府也都是將發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然而任何的發展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發展中有的代價是發展所必須付出的“成本性代價”,而有的卻是可避免的人為的“損失性代價”。本次調查也發現,居民對于發展經濟應該避免人為的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損失性代價”的呼聲較高,有74.9%的被調查者認為“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經濟發展稍慢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僅僅有25.1%認為“即使環境有些污染或破壞,也應該保持經濟的發展”。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一篇名為《談談綠色GDP》的文章中指出,經濟發展和環境是密切相關的,經濟產出總量增加的過程,必然是自然資源消耗增加的過程,也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過程。他認為,即使城市可以阻止“損失性代價”的發生,“成本性代價”也不可避免,而這些成本的存在,自然會反過來影響到物價水平等。

對于這個問題,城市居民贊成和反對的都有,有43.%的居民表示反對“為了保護環境而引起的生產成本提高,商品漲價的問題”,但是同時有40.8%的人表示贊成這一問題,有16.2%的居民則表示說不清。而深入分析發現,個人月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影響到人們對這個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的相關因素。在表示反對的城市居民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占到了50.6%,而大專以下文化水平的居民接近七成。因此,即便大家對環境保護的呼聲較為強烈,但是環境保護還需要考慮到城市居民的生存壓力和認知水平。當然,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發展與代價、經濟與環境以及經濟與政治文化等關系的協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c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